- TAG标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欢迎访问富农业食品网!

兰州市“高原品质”成就全国蔬菜品牌

时间:2023-02-18 00:36|来源:艾格农业网|作者:艾格农业数据库(Cnagri Datab|编辑:富农业食品网|点击:

  每年5月下旬至10月初,甘肃省兰州市高原夏菜以品质优良、梯次上市的特点,由2006年的不到10个城市到2010年的20多个省市的89个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外销总量突破170万吨,其中蔬菜外销量突破100万吨,高原夏菜的品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

  近十年来,兰州蔬菜产业坚持城市农业定位,紧扣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强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成功打造了兰州高原夏菜品牌,建成了甘肃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兰州将实施百万亩富硒高原夏菜工程。在全市现有80万亩高原夏菜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主打“兰州富硒”品牌,形成100万亩生产规模,力争把兰州建成国家级北菜南运、西菜东调“富硒”高原夏菜生产基地。这是一个宏伟的专项目标,更是全市13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路的福音。

  推广种植市民乐了菜农富了

  8月2日,天刚亮,榆中县马坡乡马坡村的农民张旭成一家人就在自家的地里开始铲菜、并精心包装,准备出售。当日菜花地头收购价格每斤达1.5元—1.8元。从那时起,榆中4.6万亩无公害冷凉型蔬菜全面上市。此前的3个多月里,全县20多万亩高原夏菜已经陆续走向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兰州的高原夏菜。

  据了解,榆中县目前已建成蔬菜保鲜库36家492间,库容量达12万吨,总资产3亿多元,每年有200多家经销商在该县经营蔬菜,经销量达10亿公斤,其中销售榆中县的蔬菜6亿多公斤,销售周边地区的蔬菜4亿多公斤,90%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10%的蔬菜产品已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同时,无公害蔬菜产业还带动了储藏、保鲜、包装、运输、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每年安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人次。

  而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红古区平安镇、花庄镇一带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大白菜,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记忆中十五六岁家里就开始种植大白菜,现在我都快40岁了,家里一砖到底的瓦房就是当时种植大白菜时盖的,现在都发展到了温室大棚种植新特菜了!”柳家村鲁玉梅对记者谈及那个年代种菜的情景时,笑呵呵地说,那时候刚开始种大白菜时收入挺好的,每到菜成熟时都有车来购运,听说是给城里人供,后来这片地方被称为兰州的“菜园子”。“那个时候我刚上班就到平安镇搞蔬菜种植和推广,想想看从那时候一亩两亩试种到成功推广,现在红古区蔬菜种植面积超过了7万亩。太不容易了!”红古区农牧局副局长、农业示范园区主任王吉平向记者介绍,当时红古区大面积推广大田蔬菜,经历了5年多时间,发展到了400多个大棚和温室,直到朱宏伟第一个蔬菜保险库建成使用,红古蔬菜才真正找到了商机,从那时起,一直到2010年,红古蔬菜的品种经历了大白菜、西红柿、芹菜、菜花等传统品种的交替更换,现在水车湾的新特菜品种有苦苣、紫生菜、紫甘蓝、台湾松花、芥蓝、芦笋、秋葵、紫丕蓝等近10个精细蔬菜,价位在每斤1.5-3元之间,这些新特菜是经济价值高且营养丰富的礼品菜和大众菜,深受消费者青睐。

  “严格地讲,我们榆中高原夏菜种植起步晚,从200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以来,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万亩!”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白守孝向记者介绍,自2002年开始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来,榆中县通过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监管机构,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蔬菜种植面积每年以净增2万亩的速度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已成为榆中县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蔬菜产业目前仍处于一种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蔬菜品种主要以白菜花和西兰花为主,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60%,其次为甘蓝、青笋、芹菜、大白菜、芥蓝、胡萝卜等30多个蔬菜品种。据了解,目前该县现有蔬菜企业33家,总库容量12万吨,在定远镇至蒋家营村4公里内,就聚集了18家蔬菜保鲜库,其中万吨以上的有6家,形成了全省“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年外销蔬菜10亿多公斤,90%的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10%的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据了解,为了提升品牌和档次,建立了冷凉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榆中县从2004年开始种植冷凉型蔬菜,2012年已扩大到了4.6万亩,该区域蔬菜上市时间正是川区上茬蔬菜结束期,加之品质优良,产品供不应求,平均亩收入5000元以上,最高达到8000元,是当地小麦亩收入的5倍多。特别是今年,冷凉型蔬菜地头收购价一直攀高,菜花地头收购价格每斤达2.0元至2.5元。娃娃菜论个卖,每个1.2元。“我今年种了0.7亩菜花,上市两天时间就卖完了,总共卖了1.2万元。”8月6日,银山乡侯家庄村的侯建林对记者说,没想到今年菜市这么好,明年一定要扩大种植面积。

  高原夏菜名称由来

  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专家们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优质蔬菜。这一优质蔬菜从“西菜东调”、“北菜南调”等名称被确定为“高原夏菜”。在主产区菜农的精耕细作、产销两地政府的倾心扶持和批发市场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经销商的科学经营下,目前成功走上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也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深深地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正好从时空上弥补了东南沿海市场的短缺,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

  市场观念还需继续加强学习

  “去年价格整体不行,今年还可以。”记者在榆中县银山乡采访时,滕银治对记者说,现在的问题就是万一种的面积大了菜价不行怎么办?“今年我们的菜没赶上好时候,价格太低了。”红古区花庄镇柳家村农民刘晓英对记者说,去年一亩娃娃菜最少能卖到1万多元,好点的最高能达到8万多元。同是种菜的农民,榆中与红古的菜价却截然不同。对于菜农的这一担忧,也折射出10多年来高原夏菜走过的路。“庄稼就是‘撞家’,现在农民们对于市场还不掌握,小农意识还没有破除。这就需要更多的农民要不断地接受培训。掌握信息、把握市场。”红古区农牧局副局长王吉平对记者说,高原夏菜的发展已经过了十多个年头,但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农民收入却是个难破的瓶颈。

  十年的发展之路有辉煌也有辛酸。在采访中,品种单一、错茬早熟、品质安全、田间管理、尾菜处理、技术支持、宣传包装等诸多问题有的一步步得以解决,有的仍在探索实践。在高原夏菜种植过程中有着百姓“财神”之称的李斌告诉记者,农民在生产中,要及时引进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特别是同一区域、同一海拔的种植户要注意排开播种、错开茬口,播种间隔最好是10天左右。这样就可以分期分批采收,避免集中上市,遭遇不必要的蔬菜积压导致价格降低和菜品变质。据了解,兰州海拔差异大、地形及气候多样的特点造就了蔬菜种类的多样性,外销品种有306种之多。每年5-10月份,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其中以白菜花“巴黎雪”、“雪洁”,青花菜“绿洲”、“绿奇”,菜用豌豆“台中13号”、“台中11号”,甘蓝“中甘17号”、“中甘21号”,辣椒“民欣早椒”、“陇椒2号”,“春玉黄”娃娃菜等品种备受市场欢迎。近两年,兰州紧紧盯住南方市场需求,大量引进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示范和种植,今年又增加了苦苣、紫菜花、紫苤蓝、宝塔花菜、乌塌菜、鸡毛菜、大芥菜等20多个特菜新品种,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兰州高原夏菜备受消费者欢迎。

  另外,技术创新、服务支撑农业产业化是当前我市农业发展的新问题。“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农耕文明’涉农贷款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的困难。”8月15日,榆中瑞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其生等24名符合条件的农户获得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1200万元的贷款支持时感激地说。种植户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资金困难,但是因为缺乏抵押物,种植户又很难获得信贷支持。“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常常让农户们十分苦恼。据了解,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自2010年5月发放第一笔“农耕文明”涉农个人贷款至今,已累计支持农户1.5万户,涉及金额33.8亿元。

  其实,在近两年,市政府每年列出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民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期以上,参训农民达到12万人次。年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安全新品种100多个,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年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业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近几年,市上整合全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形成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中心园区、农业专家热线和农业专家直通车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了科研、推广和生产良性互动,技术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

  保证品质品牌才能越喊越响

  兰州高原夏菜产销两旺与蔬菜的品质是分不开的。榆中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海兴对记者介绍说,为了严把蔬菜品质关,2009年榆中县在全国首创“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即每10户确定为一个组织单元,互相监督农药使用,一旦某个农户的某种蔬菜发生质量检测问题,将累及10户菜农的蔬菜销售。目前,榆中县有13个乡镇、157个村、1.35万户、5.55万菜农实行了联户联保制度。在农业部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榆中连续6年名列全国前列。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业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依托项目带动,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信息建设,加快品牌培育,使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龙头企业是领跑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就拿永登县来说,该县农业主导产业日趋明显,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玫瑰、马铃薯、日光温室、红提葡萄、鲑鳟鱼等六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1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2%,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的70%来自主导产业。产业的发展使农业龙头企业更加壮大,目前共有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以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市经过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6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4个,各级企业年销售收入46.1亿元,带动农户48万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累计发展272个。

  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这几年,市农委一直着力于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经营环境。着眼于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流通能力,大力建设产地批发市场,着力提高蔬菜库保鲜加工能力,已兴建蔬菜保鲜库89个,库容量15万吨,年吞吐量150万吨基本能保证外销冷藏所需;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带动本地生产经营并辐射周边农业,使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易中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全市突出延长完善产业链,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态势,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生产格局进一步强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升级。水利部门完成各类水利投资7.71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244处,农田灌溉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春季大棚菜、夏季常茬菜、秋季复种菜、冬季温室菜”四季均衡上市的生产格局。在宣传推介方面,全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将塑造知名品牌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紧抓不放,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管理模式,着力推行“子母商标”管理,使外销农产品统一包装率从无到有,达到了90%以上,促进了农业品牌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将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产量超过250万吨;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天然富硒优势,大力开发富硒高原夏菜,使富硒蔬菜、玫瑰、西甜瓜和红提葡萄面积达到30万亩;强化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全国例行检测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全面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外销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支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门导读
          网友评论
          聚焦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TAG标签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9-2024富农业食品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737597453